培训转化率低是全 公认的顽疾。詹姆斯·柯克帕特里克(James Kirkpatrick)博士在纪念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提出50周年的文章中曾总结到:全 对于四级评估的定量分析发现,一级评估(反应层面)与二级评估(知识习得层面)、三级评估(行为改变层面)和四级评估(绩效层面)分别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,但二级评估和三级评估之间却没有。
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“知道不等于做到”。二级评估的结果再好,知识掌握得再多,学员也不一定会有行为上的改变,没有行为改变自然就不会有绩效的提升。
在企业中,任何管理行为和培训行为的 目的一定是希望引发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,而不只是知识的累加。所以,我们要思考:当知识不再稀缺时,促使成年人改变的要素是什么?
70多年前 心里学家库尔特·勒温(Kurt Lewin)的“改变饮食习惯实验” (见副栏)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。通过实验,勒温提出了参与改变理论,开创了群体动力学,其主要观点是: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其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,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效果 好。
群体动力学构成了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,由此延伸出相应的实践和研究,美国培训认证协会(AACTP)分析大量行动学习项目的实践成果,通过大数据研究,得出成年人改变行为习惯的三大要素:参与、氛围、重复。
一、在“参与”中埋下积极执行的种子
在行动学习项目中,我们常常用到一种叫做“团队共创”的技术,就是让大家以卡片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,每个人就一个课题提出自己的方法,从发散到聚焦, 后达成共识,并总结出一个叫“靶心图”的成果图。这个成果有时候会非常有创意, 乎大家的想象,但 多的时候,它也没有太多的新意。
这个时候,有的项目发起人(一般为公司的高管)就会忍不住问我: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时间讨论?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,我直接告诉他们不就行了。我会反问: 的主意、三流的执行,和三流的主意、 的执行,哪一个 后的效果可能 好?高管一般都会回答:后者。
再好的主意都会遇到障碍,这个时候执行者 反应是等着出主意的领导继续出新的主意,“等靠要”的作风就是这么来的。如果是员工自己参与形成的共识,即使不那么 ,遇到障碍时,他们一定会 时间自己找方法。积极主动的种子,其实是在参与决策中埋下的。
现代管理学要求我们,要从传统型管理者走向现代型领导者,但强大的惯性总是让我们 关注效率,喜欢快速地给命令。而从传统型管理者通往现代型领导者的必经之门就是“让员工多参与”,行动学习的关键就是“参与”。
传统型管理者与现代型领导者区别
“我们说的愈少,所能传授的东西反而愈多。”这是ATD 培训师罗伯特·派克(Robert Parker)给培训师的十大建议中的 个建议。他还举例说:“如果我要教‘需求评估’这门课,我不需要滔滔不 地讲授需求评估的十种方法, 好的做法是把知识点写在讲义里,然后聚焦在那些跟学员切身相关的领域中,让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来体会。”
二、利用“氛围”改变个体行为
20世纪90年代,其他企业都在抓业务的时候,华为却大张旗鼓地抓企业文化建设,制订企业内部“宪法”。当时,任正非说道,氛围是一种宝 的管理资源,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大多数人,才会形成庞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,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,共同推动企业进步。这个导向性的氛围就是“华为基本法”。
人们都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,而改变就是要走出舒适区。所以,行动学习项目一定要设定挑战性目标,让每个参与者在过程中都做出 。这个时候,有人是主动的,也有很多人是被动的,但只要项目发起人强力支持,促动师引导团队按照行动学习的流程坚持4~12个月,这个团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,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。
无论是训练领导,还是改变饮食习惯,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,其效果远比直接去改变个体 好。因为对团队中的个人来说,团体决定比单独做出的决定有 为持久的影响。
三、通过“重复”形成新的习惯
从事培训行业近20年,每到年底,客户常常会问:“明年有什么新课程吗?”培训公司年年要开发新课程,且乐于向客户推介新课程。但客户真的需要这么多新课程吗?
2004年,宝洁公司大中国区培训负责人加入众行公司,成为我的合伙人。他跟我分享了宝洁培训人都会讲的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
故事是这样的,老张从市场上买了一只笨鹦鹉,只会说两个字“谁呀”,无论他怎么教,鹦鹉都不会说别的。一天,老张去上班了,有人敲门,听到屋里传出“谁呀”的声音,那人回答“修水管的”。屋里还是在问“谁呀”,那人很“轴”,继续回答“修水管的”。于是一问一答就没完没了。老张下班回到家,发现家门口有个人累瘫在地,于是问“谁呀”,屋里传来鹦鹉的声音“修水管的”。鹦鹉终于学会了第二句话,靠的是重复的力量。
据我所知,宝洁的培训体系很强大,但宝洁的课程并不多,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, 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习惯。同样,微软公司的“七个好习惯”内训课每两年 轮训一次,不怕重复;稻盛和夫的“六项精进”课程要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,温习重复。
培训从业者应该反思:我们每年给企业员工安排的课程,会不会太多了?我们总是不断地找寻新课程,可是以前上过的课,学员真的消化了吗?
罗伯特·派克(Robert Parker)给培训师的十大建议中的第四个建议就是:重温是关键。行动学习项目的基本流程设置也是至少每个月要复盘一次。
践行参与、氛围、重复这三个原则,培训可以创造新的活力。
作者:刘永中 AACTP中国区 席导师、众行集团创始人
来源:《培训》杂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