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职场里面,如果做一个调查:你觉得什么是好老板,什么是差老板?答案一定是千奇百怪,见仁见智的。
乔布斯脾气暴躁,贝索斯狂傲无比,柳传志雷厉风行,任正非以严厉著称,马云则经常大发雷霆。他们是好老板还是差老板?如果你重视人际关系和谐,你会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差老板,如果你觉得他们做出了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,让公司得到了客户的尊重,你会认为他们是好老板。
衡量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人,尺子不同,得到的答案可能完全不同。
毋庸置疑的是,无论是人才还是投资人,都想寻找到一个拥有智慧的好老板。一位领导要具备哪些特质,才能成为员工心目中的好老板?
我们可以从三国时期来借鉴一下。汉末群雄逐鹿中原,若以其实力而论,强大的袁绍集团本可以称雄于世。然而,在与曹操集团的交锋中,袁绍一败于官渡,再败于仓亭,最终被兼并重组,原因何在?
在官渡之战前,被史书誉为“才策谋略,世之奇士”的郭嘉,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,这一内容,在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拨矢啖睛当中,有非常详细的描述。
郭嘉详细对比了两大集团最高决策人的特质和能力,不仅给了主帅曹操无穷的信心,也准确预见了官渡之战的结果。
第一是“道胜”:袁绍作为高门大族,礼仪繁多而杂乱,为形式所羁;曹操“体任自然”,因时因事而制宜,不拘泥不迂腐,“道”高一筹。
第二是“义胜”:袁绍以反叛力量争夺天下,逆流而上;曹操拥护复兴汉室,顺应潮流,合乎道义。
第三是“治胜”:汉末大乱是统治者“政失于宽”,而袁绍以宽济宽,所以无以御下;曹操“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”,恩威并施,宽猛相济,切合时要。
第四是“度胜”: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,任人唯亲戚子弟;曹操则“用人无疑,唯才所宜,不问远近”,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。
第五是“谋胜”:袁绍谋划多决断少,临事无策,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亡命,优柔寡断;曹操机警果敢,当机立断,“应变无穷”。
第六是“德胜”:袁绍沽名钓誉,喜受吹捧,“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”;曹操以诚待士;“不为虚美”,刑赏必诺,“与有功者无所吝”,那些忠正务实的士人“皆愿为用”。
第七是“仁胜”:袁绍目光短浅,缺乏长远韬略,着眼于小恩小惠,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。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,对于天下大事则“虑之所周,无不济也”,恩德施乎四海。
第八是“明胜”:袁绍惑于谗言,而曹操则明辨是非,“御下以道,浸润不行”。
第九是“文胜”:袁绍是非不分,曹操法度严明,对于正确的“进之以礼”,不正确的则“正之以法”。
第十是“武胜”:袁绍用兵“好为虚势,不知兵要”,曹操则用兵如神,擅长以少胜多,士兵信赖。
用现代的管理角度来看,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,包括了战略规划、流程制度、组织路线及领导力的思想修养、胸怀格局等多种因素,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。毛泽东也曾点评到:“郭嘉才识超群,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,切中要害,言简意赅,博大精深,古今罕成。”
如果大家觉得以上十条太过于理论,没有什么指导意义,那么我们来看一看,官渡之战打响之后,事态的具体发展是怎样的。
袁绍急于攻曹,谋士田丰认为连年兴师动众,老百姓已经疲惫不堪,此时应该以逸待劳,不宜与曹操开战。袁绍不听,还把田丰关进监狱。田丰的对头逢纪又趁机进谗言:“主公征伐曹操,是仁义之举,田丰为什么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呢?”袁绍大怒,就想杀了田丰,众官苦苦哀求,方才作罢,他还是愤恨不休。这是第八条明胜的典型案例。
官渡前线,曹操使节被袁绍军捉住。许攸搜出了曹操缺粮的告急信,就向袁绍汇报说:“曹操屯兵官渡,与我对峙已久,许昌必然空虚;若乘此良机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,则许昌可破,曹操可擒!”袁绍却说:“曹操诡计多端,这封告急信也许是诱兵之计,不可轻信。”许攸说:“曹操南来与我决战已经这么长时间,粮草告急肯定属实,今如若不乘机取许昌,必然反受其祸害。”袁绍犹豫不决,置之不理。这是第五条谋胜的典型案例。
袁绍的谋臣审配来信说,许攸在冀州时滥受民间财物,而且纵令子侄们收取民间杂税,已经把他的子侄下狱。袁绍大怒,指着许攸大骂道:滥行匹夫!还有面目向我献什么计!你与曹操是朋友,想必今天你是受了他的财贿,为他做奸细来骗我!本当斩首,今权且留一颗头,快滚出去,今后不许见我!许攸仰天长叹而出。这是第四条度胜的典型案例。
如果说十胜十败论的前面三条,还是离日常工作比较遥远的远景规划,那么从度胜开始的后面七条,简直是为领导力建设量身定制的官方教材了!
从十胜十败论我们可以归纳得出,好老板的特质其实并不神秘,就是目光远大,胸襟过人,用人所长,明辨是非,坦诚待人,奖惩分明。
道理说穿了都很简单,但是真正要做到,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去实践,去蜕变。
做一个好老板不容易,做一个差老板却很简单。愿我们时时警醒,不断修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