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领导干部指南】“事必躬亲”与“抓大放小”
时间:2018-09-06 16:35:18 来源:连云港市恒源人才科技有限公司 人气:4295
“一把手”在行权履职时,既有涉及宏观问题的大事,也有涉及微观问题的小事,只有处理好大局与小节的关系,才能保证领导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。
要统揽而不包揽。否则,只会陷于忙乱无序、低效无功的工作困境,势必造成大事办不好、小事办不完的不利局面。
要放手而不撒手。放手让部属干事,是“一把手”高明的领导艺术。但是,“一把手”对部属的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在放手的过程中,既要主动为部属积极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,又要对部属的不良倾向和不当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和制止。
“抓大放小”要求“一把手”分清哪些事是自己必须做的,哪些事是可以由别人来完成的。 领导干部工作千头万绪,理应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谋大局、抓大事、把方向上,当然也绝不可忽视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细节。
作为一个现代领导者,到底是“事必躬亲” 好呢,还是应该“抓大放小”?荀子有言:“主好要则百事详,主好详则百事荒。”意思是说君主善于抓要领,那么各种事情都会被处理得细密完备;君主事无巨细都要管,那么什么事都会荒废。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,科学的领导方法应该是“抓大放小”,而不是“事必躬亲”。
“事必躬亲”与“抓大放小”——两种不同的领导风格
作为一种领导风格,“事必躬亲”指的是一个领导者事无巨细,一定要亲自去做、去管才放心。“抓大放小”指的是一个领导者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形势,面对着不同层次的复杂矛盾,管好该管的事情,放开该放的事情,集中主要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主要矛盾,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。“事必躬亲”与“抓大放小”作为两种不同的领导风格,到底孰优孰劣?我们从以下两种典型代表中不难看出答案。
“事必躬亲”的典型代表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“蜀国正事无巨细,亮皆独专之”。诸葛亮尽管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但由于难以克服事无巨细的弊病,最终积劳成疾,年仅54岁就告别了未竟的事业,正所谓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。
而西汉丞相丙吉(又作“邴吉”)则与诸葛亮不同。丙吉春天出行,他看见一群人在路上斗殴,“死伤横道”,他不下车过问;又“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”,他立刻停车派人去向赶牛人查问原因,随行者不解丞相之意,认为丞相“前后失问”,或以讥之。丙吉解释说:“民斗相杀也”这是长安令、京兆尹的事,“宰相不亲小事,非所当于道路问也”。对于后者,他认为现在正是春耕季节,天还不很热,看见耕牛口吐白沫,是不是“时气失节”?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,是丞相职责所在,故当问之。
可见,从行为后果来看,诸葛亮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,纵然其再有韬略再负责任,不能成“大事”亦是枉然。而从“丙吉察牛”这则故事可以领悟出,身为领导者没必要“事必躬亲”,要“抓大放小”,管好自己该管的事,管好自己份内的事。
“事必躬亲”——现代领导者的误区
领导者“事必躬亲”的观念代代相传,被当作领导者勤政的表现。然而,在实际领导工作中,人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现象,即不少领导干部每天都辛辛苦苦、忙忙碌碌,但总是日计有余,岁计不足;部分领导者不仅制定决策目标,同时对实现决策目标的具体途径、详细的工作计划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;结果却事与愿违,或事倍功半。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,但不可否认,一些领导干部喜欢“事必躬亲”,不能正确地处理“抓大”与“放小”的辩证关系,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
当然,改进领导作风要求领导者必须深入实际,率先垂范,了解民情,解决问题。但是提倡领导者改进工作作风,并不意味着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领导者亲自去做。倘若领导者“事必躬亲”,那就是丢掉了自己应该做的更为重要的事情,即“种了别人的田,荒了自己的地”。“事必躬亲”的风格发展到事无巨细的程度时,将会产生很多弊端,比如:决策效率低,易出现偏差;难以发挥组织和群体的作用;下属会感到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,日久天长,必然产生消极埋怨情绪,造成下属的离心离德;下属既无锻炼和增长才干的可能,也无施展和显露才华的机遇,形成后继乏人的局面;领导者腾不出精力去加强学习,更新知识,自身素质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等等。因此,改进工作作风与“抓大放小”并不矛盾,改进工作作风并不意味着要“事必躬亲”。
“抓大放小”——现代领导者的必修课
领导工作千头万绪,若主次不分,很难取得良好绩效。“抓大放小”作为一条科学的工作指导原则,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管好该管的事,放开该放的事;分清哪些事是自己必须做的,哪些事是可以由别人来完成的。
那么,哪些是领导者的“大事”?所谓“大事”,就是对全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工作,是主要矛盾在领导工作中的表现和反映。具体来说,以下是领导者必须要抓的大事:
1抓谋划
谋划即谋好思路,为一个单位或地方提出工作愿景与发展目标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:“领导者的责任,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、用干部两件事。”其中“出主意”就是谋思路、出决策。思路决定出路,工作无思路或没有好的思路,乱抓一通,结果只能是手忙脚乱,一事无成。因此,作为领导者,必须要开阔视野、开动脑筋,谋划一条适合本单位或本地特色的发展思路。
2抓重点
抓重点就是抓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,围绕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妥善安排其他各项工作,并进行人财物和时间的合理分配。从哲学的角度分析,抓重点也就是抓主要矛盾。要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主要矛盾。只有通过系统、辩证的矛盾分析过程,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提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思路和办法,才能取得高屋建瓴、势如破竹的效果。
3抓干部
毛泽东同志说过: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,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。”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。要发现干部,用好干部,培养干部,激励干部,团结干部。要善于识人,使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、才职相符;要善于分权,大权集中,小权分散,使得人人有职有责有权;团结好领导班子,凝聚合力,形成中坚力量;善于激励,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;强化考核,形成“有为则有位,无为则无位”、“能上能下”的用人机制。
4抓协调
抓协调就是要善于统揽全局,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和关系,实现全面发展、和谐发展。正如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,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。作为领导,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,善于抓大事,又要胸有全局,善于推进各项工作,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全局、推动发展。
5抓监督
抓监督就是抓落实,抓执行。有这样一种观点:开会+不落实=0;布置工作+不落实=0;抓住不落实的事+追究不落实的人=落实。实践证明,一个单位即使有再好的思路、措施、方案,如果不求真务实抓落实,那么只能是一纸空文。因此,抓好工作与政策的落实是领导者的一件大事,要监督下属有效地提高执行力。
6抓控制
作为一个领导者,必须关心组织的绩效,但是比组织绩效更重要的是控制能力。因为一个领导,如果一旦失控,一切都没有意义,一切领导活动也都无从谈起。领导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对活动事态的进程和方向的控制,对财务的控制,对工作人员的控制等。
总之,“事必躬亲”不可取,“抓大放小”最明智。“抓大放小”是一种能力,更是一种境界,一种智慧,与“舍得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“舍得”,有舍才有得,不舍不得;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。因此,有所为,有所不为,为必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