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曾双喜
责编 | 张晓莉
本文 发自《人力资源》杂志
刘备与诸葛亮相差20岁,刘备生于公元161年,是“60后”,而诸葛亮生于181年,是“80后”。公元207年,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,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。故事流传至今,成为世间美谈。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成功“招聘”到80后诸葛亮的呢?这段人间佳话又能为今天的企业招聘带来哪些启示呢?
01
明确企业人才需求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刘备于混乱中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,从而产生“匡扶汉室”的抱负。
但是刘备创业之初并不顺利,早期他一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,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。
而此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,孙权在江东也建立了基业,刘备忙忙碌碌几十年,将不过关张赵云,文不过孙乾简雍,依附刘表却屡遭排挤。
与曹操相比,刘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不强。刘备受刘表委托镇守荆州,曹操有意攻打荆州,派曹仁设下乌龙八卦阵,刘备派关羽前去进攻,结果失败而归。后来刘备经徐庶指点,再派关羽前去攻打,结果不伤一兵一卒得胜。
刘备意识到智谋之士的重要性,他心里非常清楚,要取得快速发展,扩大地盘,急需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辅佐他。这位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其身边人所没有的条件:有较强的战略眼光,有较强的分析思维,有较强的求职动机,有一定的管理能力,有工作经验者 佳。
刘备看重诸葛亮,并不是因其学历高。为何这样说?这得从诸葛亮的老师说起。
诸葛亮的老师到底是谁,众说纷纭,有人说是水镜先生司马徽,有人说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,也有人说是廖化的爷爷廖九公、庞统的叔叔庞德公。虽然这些人在当时都颇有名气,但与刘备的老师卢植(官至尚书)、曹操的老师乔玄(官至太尉)、许劭( 人物评论家)等官方名士相比,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知名度都有一定的差距。
因此,如果说刘备、曹操毕业于985高校,诸葛亮只能算二本毕业。在学历上,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优势。那么刘备为何如此器重诸葛亮?
一是出身。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,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(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),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做过泰山郡丞,长兄诸葛谨在江东为官,诸葛亮妻子的姨父是刘表,舅父是蔡瑁。
诸葛亮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:一是以庞德公为 的荆襄地方豪强势力;二是通过黄承彦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;三是成为刘表长子刘琦的入幕之宾,获得刘琦的信任。
所以,诸葛亮根本不是他自己所说的“布衣”,而是名副其实的“官二代”。
二是气质。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诸葛亮“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飘飘然有神仙之概”。意思是说他风度翩翩、气宇轩昂。
对于诸葛亮的非凡气度,陈寿在《进(诸葛亮集)表》中赞道:“亮少有逸群之才……容貌甚伟,时人异焉。”时人异焉,翻译成当今流行语就是: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。可见诸葛亮真的很高很帅。
另外,诸葛亮躬耕于南阳, 不是因为经济困窘,他有自己的土地,有自己的助理(童子)。综合来看,诸葛亮就是一个“高富帅”。
三是才学。认识诸葛亮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。徐庶评价他:若得此人,无异周得吕望,汉得张良矣。水镜先生司马徽称赞他: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、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。可见诸葛亮确有真才实学。
四是志向。诸葛亮时常自比管仲、乐毅,说明他志向远大,是有意要入仕为官的。而且他每日研读兵法,说明他学习意识强,而且专业也对口。
通过以上分析,诸葛亮虽然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待业青年,但却是一个有才学、有人 、求职动机强的高潜质人才,非常符合刘备招聘条件中的前四条,所以刘备非常看重他。
02
招聘方式至关重要
三国时期,招聘渠道和手段相对较少。曹操位高权重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三次颁布求贤令进行公开招聘,许多人才主动登门;吴国人才济济,所以采取内部培养的形式来获取人才;而刘备只是个创业者,他领导的是典型的“三无企业”:一无资金,二无市场,三无 。
虽然刘备求贤若渴,但内部培养来不及,外部招聘没门路。因此,选人必须另辟蹊径,而刘备对招聘的定位也十分准确:
01
以“ 叔”的名号作为招 。
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,要成大业,必须有一块像模像样的招 。《三国演义》中,刘备 次去拜访诸葛亮时,对开门的童子报上自己的名号: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 叔刘备。可见刘备喜欢“ 叔”这个名号。
有了“汉室宗亲”这样的金字招 ,刘备的卑微身份就会发生逆转。老迈病弱的陶谦能把徐州礼让给刘备,刘备能在兵败后依附刘表,都是依靠“ 叔”这块招 。同样,以 叔身份招聘也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。
02
主动出击,定点搜寻。
创业型公司急需人才,但守株待兔,等待人才主动上门的几率极低。所以,刘备采取熟人推荐、挖墙脚等方式网罗人才。诸葛亮就是徐庶为刘备推荐的人选,而黄忠、魏延、法正、李严、马 等,都是从敌营“跳槽”过来的。
03
树立雇主 。
刘备三顾茅庐时的种种细节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。正是通过这种礼贤下士的做法,刘备树立起自己的雇主 ,吸引了庞统、法正、张松等人才前来加盟。
03
严格的人才测评
一是面试方法恰当。三顾茅庐,刘备终于得见诸葛亮真容。可以说,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会面,而是刘备对诸葛亮的 次面试。
在面试时,刘备向诸葛亮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备不量力,欲伸大义于天下,而智术浅短,迄无所就。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,实为万幸!”这段话的重点在 后一句: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?表面上看是在求助,实际上是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。这是一种基于未来情境的面试方法,类似于让应聘者谈工作设想,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哪些认识。诸葛亮回答完毕之后,刘备说了一个字:善,对面试结果很满意。
二是面试流程严谨。在面见诸葛亮前,刘备做了详细的背景调查,他分别向司马徽和徐庶询问了诸葛亮的基本情况,二者所说一致,刘备才决定聘用诸葛亮。
在面试时,刘备先考察诸葛亮的能力,之后再谈入职,入职条件谈妥后,又“拜献金帛礼物”,付了定金。整套流程步步为营,环环相扣,衔接顺畅,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恰到好处的。
三是注重试用期管理。刘备聘用诸葛亮之后,没有对其不闻不问,而是“待孔明如师,食则同桌,寝则同榻,终日共论天下之事”。这真是一举三得:一来讨论了业务问题,二来进一步考察了诸葛亮的能力,三来让诸葛亮感受到领导对他的重视,无形中起到激励作用。
招聘是一种双向选择。在雇主考察应聘者的同时,应聘者也在暗暗掂量老板的斤两。像诸葛亮这般自负的高端人才,刘备竟能入得了他的法眼,自然有其不同凡响之处:
一是有远大抱负。作为老板,梦想总是要有的。老板有抱负,下属跟着你才会有肉吃。第二次拜访诸葛亮时,刘备留下一封信,信中道:大丈夫抱经世奇才,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?可见,刘备有匡扶汉室、成就伟业的梦想。
二是发展空间大。曹操、孙权、袁绍集团人才济济,诸葛亮这样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。在刘备这里,他却能得到重用,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。另外,刘备有“ 叔”这块招 ,日后的发展前景也相当不错。
三是老板有诚意。试想,若在今天,让一个60后老板去请一个80后应届毕业生,这是一件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, 何况每次上门,关羽、张飞等陪同领导都很不耐烦,而作为老总的刘备却谦卑有度,沉得住气。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之前,刘备还特地吃斋三天,当他们到达诸葛亮家时,诸葛亮正在午睡,刘备不敢惊动他,足足等了两个小时。这情形,简直是把诸葛亮当男神。老板诚心可鉴,人才怎能不动心?
综上所述,刘备根据当时面临的竞争形势,总结自身的优势和劣势,对人才招聘进行了准确定位和精心策划,通过“ 叔”这块金字招 和礼贤下士的方式树立起自己的雇主 ,又采取恰当的面试方法和流程,并做好试用期内的管理, 终,刘备不仅成功招聘到诸葛亮这位高潜质人才,使其一生鞠躬尽瘁,助自己建立了蜀汉基业,同时也吸引了庞统、法正等高端人才的不断加盟,成就了一番大业。